樂評:【輕語聲,伏隱的漣漪 】陳介涵的音畫奇想 及〈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鋼琴音樂家 Pianist : 陳介涵 Kimberly Chen Afanasova
藝術評論 Art critic : 胡鐘尹 Hu Jungyi
(當日演奏 音樂家分享之youtube 聆聽連結 , 放在文章最下方🔗)
聽陳介涵的鋼琴演奏,總是讓人想起蕭邦(Chopin)練習曲Études裡那種綿密的織度(texture)表現,這種感覺除拉赫曼尼諾夫本身延續的19世紀浪漫樂派(Romanticism _ Music)的作曲方式與抒情特質外,「綿密的織度表現」更多體現在陳介涵的音樂演奏,表現出的「溫柔訴說」、「連織的流動音符」、「伏隱著的漣漪」三種音樂感受,或者說情境意象。
因此就不難理解,在2002年的義大利蒙諾波利獎 國際鋼琴大賽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Mauro Paolo Monopoli Prize — Absolute PrIze) 陳介涵以其精湛的技巧奪得冠軍後,樂評家用「用鋼琴說話的女孩」( a girl that makes the piano speak ) 形容她的鋼琴演奏給人的感受。
_溫柔訴說
說話從不急躁,目視他人時也總流露著一絲沉靜與諒解,這是筆者初見陳介涵時對她的印象。而鋼琴演奏,究竟在什麼地方,會使人感覺「樂如其人」呢?
首先彈奏的手指,要能”忘技”,意思是鋼琴家透過長年的技巧鍛鍊,臻達某種熟練,在演奏時能夠自在的,有如忘記技法、指法,彈奏時就像心情寫照、像直覺反應一樣,讓音樂自由的可為自己的意念與心所反射,說出自我深層的故事與音樂語言才有可能。
再說,鋼琴是種透過鍵盤敲擊鋼絲弦產生聲音的樂器,未顯露的「敲擊」在樂器內裏,排列著包上絨氈的小木槌作動產生聲響,使鋼琴的聲音帶有一種間接敲擊產生的收斂音質。
可既然發聲是透過敲擊產生,在這一個微觀的作動上,鋼琴家的手指力度與敲擊,就可帶有很微妙的個人詮釋空間在其中,透過敲擊琴鍵的輕重,表現音響度(loudness)、強弱,或我們看到在樂曲架構的範圍內「速度」與「韻律」之間,限度內的「自由的速度」(Tempo Rubato」或英語趣稱的「偷來的時間」(Stolen Time)是鋼琴樂曲在演奏的過程,可以在同一首曲子表現不同人的個性,富饒情境的魔法。
陳介涵的琴鍵敲擊總是「輕」而「優雅」,即使在表現較為高昂與急促的音樂情感時,聆聽的感受,恰似也能感覺到一種離不太遠的親切問候、訴說或語言交流,一種手的貼近,有如親觸他人肩膀與肌膚表面的彈奏。
這有意而節制般的「輕」,直接連結著「輕聲細語」與「溫柔訴說」給人的音樂意象,也可說是從觸擊的指尖角度,感知她音樂表現質地的「溫柔」特質。
_連織的流動音符
縱使每一首音樂作品,有它樂曲既有的結構、曲式、調性,但在這些型態決定的基本設定之外。聆聽陳介涵的鋼琴演奏,認識她的性格,一種格外的「溫柔」,以及她始終在意的「溫柔」訴說。那細緻而綿密的音符編織,讓她的音樂情境,宛如是輕向你的訴說,這種「訴說」的感覺,建立在一種連貫的吐露狀態,一種水中的「細泡」從某一處靜靜的、緩緩的吐出,產生一種如詩般的、流動般的意象,是筆者聆聽陳介涵的音樂常有的印象。
綿密的連織音符,透過水中的細泡連貫在一起,飛舞著,形成詩篇,但這詩篇的表達,並非要告訴你世界的偉大。而是一個人,她在與自我對話的同時,也向你傾訴她的故事。
陳介涵透過音符編織的故事,讓人沁入一個寧靜的世界。
_伏隱著的漣漪
陳介涵的鋼琴演奏,隱伏著漣漪。
嗯? 這是什麼意思? 在聆聽她的音樂時感受到的「溫柔訴說」、「連織的流動音符」,爾後「 漣漪」可說是她音樂詮釋裡,一種更潛在性的特質,這種特質不外顯、不是用音樂的直接表現來描繪,而是透過「情境的餘韻」隱隱透露出來,也更貼近她心靈深處的那一面私密的情感,是她對人生、生命凝視、時光旅程、體驗。它們交織著,伴隨著對音樂的理解,帶領她走向遠方的方式。
而「 漣漪」雖然可能帶有某種情感象徵的不安與顫動,但在陳介涵的音樂表情裡,並非表現為負面情緒的懷疑,也並非躁動與騷亂。「伏隱著的漣漪」更傾向於表達一種少女式的純淨、擔憂與思索,在面對象徵著巨大挑戰,以意象表現為茂密森林或湖泊時的心境轉折。
漣漪是”淺淺的震波” 是一種建立在溫柔訴說後的”收”與”藏”的情感節制,是一種間歇性連續,運用一種盤狀的音樂共振產生磁性,並且是相對於她彈指音符,那綿密如織的流動狀態產生的意象。
— —
〈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畫奇想
第一樂章
輕輕的踏踩,抬起腳步,
遠方的鐘聲,輕槌著銅管,
就像水中緩緩的吐著氣泡。
溫柔的流動琴音,抓著斗篷衣角而不放,
告訴你,我們曾經走過的緩慢時光,歲月中的陽光與冷冽空氣,
正如我的眼眸看過這一切的純真,
正像我從城堡高處,往下看到通往湖泊的土路,
而是誰在說話?
遠方又傳來了嗡嗡聲。
「陳介涵_第一樂章_樂曲解說:
文 / 陳介涵 撰
協奏曲由鋼琴獨奏一連串的和弦開始,彷彿是俄羅斯的大鐘。這鐘聲逐漸發展成警鐘,緊張感迅速達到極限•其情感及吸引力,捕捉了聽眾的注意力。前奏結束,警鐘擺到最大振幅,彷彿用力推離地面,音樂開始在高空飛揚。我在這裡看到的幾乎是電影畫面-攝影機飛過森林、廣袤的田野、起伏的田野和海洋。第一主題像徵俄羅斯形象,鋼琴為管弦樂團主題的伴奏,同時給予音樂不斷前進的動力。
第二主題是整首協奏曲最美麗、最真誠的抒情主題之一,它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形象,我想像著它降落在一個充滿和平、喜悅和愛的地方. 要演奏好這個令人驚嘆的第二主題,需要内在和身體上的自由聲音必須歌唱,旋律寬廣並流動。發展部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動機最先出現於樂團,接下來由鋼琴右手高音域的五個音演奏,此動機來自於前奏鐘聲第八小節,之後也會出現在再現部,在那裡,此動機成為主要的鋼琴對位,與管弦樂隊演奏的第一主題相呼應。第二部分鋼琴的質感在聲學上被樂團吸收,與第一部分相比.這也增加了聲音的強度。第三部分由樂團演奏第二主題,鋼琴為伴奏,熱烈的用切分音輔助。情感程度隨著節奏不斷上升。第四部分鋼琴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樂團繼續演奏第二主題,而鋼琴的和弦開始一直持續直到高潮。再現部鋼琴與樂團的第一主題相呼應,出現了類似進行曲的節奏 ,這和呈式部第一主題出現時完全不同。再現部的第二主題由樂團演奏奏,經過了所有高潮之後,她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現 — 安靜,略帶警惕。」
— —
第二樂章
牧笛在湖畔吹著,伴隨著的風聲
帶著草帽的少女走了過來
她打開信件 讀著,我們不知道信件的內容是什麼?
但是看著少女的表情,那微微的擔憂,
水中溫煮的情感與凝視的自我。
水中細細的泡泡,隨著水紋飛舞著,
訴說著白鴿的呢喃
然而一陣不安過後,疲憊的眉頭也鬆了開來,
走出湖畔,
林間的光線,瞬間黑了下來,遠方有夜鶯,在暗處亮眼
還有雨後露珠的晶透反光
夜鶯說:這條路,有我與你常伴。
她問自己:何尋我這一生的所得與所就(成就)
如此寧靜的時刻,我內心的孤獨,我全部的愛,都要織就這滿天的星斗
— —
「陳介涵_第二樂章_樂曲解說:
文 / 陳介涵 撰
令人驚嘆、簡單而優美的轉調和弦後,樂團從C小調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鋼琴進人了E大調。雖然作曲家寫的拍號是44拍,但巧妙的hemiola(三比二)節奏設計使人有3/2拍的感覺。主題由長笛及弦樂演奏,鋼琴則像回響般圍繞著像如平靜的大河一樣順暢流動的樂團主題。鋼琴家完全不再是領導者,而是專心聽他的搭檔並與之對話。
24小節鋼琴成為主奏領導,而單簧管換為輔助。中段是個對比強烈的段落:彷佛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中,突然起風,烏雲遮住了太陽,天氣由晴天轉為陰天,速度也變快了。海浪一波接著一波,一次比一次陰沈焦慮,而鋼琴彷佛最後掙脫束縛來到高潮即興(ad libitum)華彩樂段。
中段的暴風雨過後,再現部比呈式部時更平靜,再現部並沒有完整演奏主題,而是加入尾奏,音樂充滿歡樂,呼吸自由,情緒傾瀉而出。 」
— —
第三樂章
在市集中,樂隊行進過
一顆蘋果從木箱裡滑落,沿著石路滑過、穿過樂隊的腳步
年輕的軍官,握著他的軍刀柄
落了隊,抬頭看著沿途的樓房,木屋頂與石牆
一陣狂風,促使其奔跑
跑到一個陌生處
教堂裡的聖詠突然開始
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修士的房間裡頭的靜默
玻璃珠,延著鐘樓的旋轉樓梯散落掉下來
於是曾經的少女的擔憂雖然更濃烈了
但她的心卻更篤定
— —
「陳介涵_第三樂章_樂曲解說:
文 / 陳介涵 撰
從樂團的前奏第一音起,鋼琴家必須馬上從第二樂章「放鬆的感覺」改變他的內心狀態 •因為第三樂章需要立刻完全的專注。
鋼琴一出現即爲華彩獨奏,快速琶音廣泛分佈在鍵盤的整個範圍內 ,迅速而清晰。第一主題該諧的(來自第一樂章第一主題)技巧艱難,速度快就像繞口令一樣,但每個音都必需被充分理解,尤其在右手的上聲部。
第二主題若仔細聽,可以發現它是來自第一樂章的副題:做的如此細膩,完全不顯眼,被溫柔小心地隱藏起來,就像生活中的小幸福。發展部詼諧的,充滿了各式複調技巧,這裡有賦格的元素,節奏保持精準是最重要的。
再現部由第二主題開始,但這一次調性是莊嚴的,它不再像呈式部那樣害羞,但依然純淨美麗,同時内心感受到它的力量。尾奏的華彩樂
段似乎又把我們引到了樂章的開始,但這兩個華彩樂段和聲完全不同,這次似乎預告了勝利在望的C大調和弦。最後一次副題由樂團演奏,鋼琴則是以和弦配合奏出這令人愉快的高潮樂段。」
------------
陳介涵 鋼琴演奏 延伸聆聽
(1) 陳介涵 與 「陽光交響樂團」:拉赫曼尼諾夫: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 十八. Sergei 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No. 2, 0p 18
聆聽連結 🔗 https://youtu.be/yL4m12ACw-g
(2)Chopin: Nocturne 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