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麥克斯 .霍克海默 Max Horkheimer〈論哲學的社會功能〉(節選)】

作者:麥克斯 .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 譯者:中原

本網頁謄寫:胡鐘尹 Jungyi Hu

霍克海默:〈論哲學的社會功能〉(節選)

當人們談起物理、化學、醫學和歷史的概念時,就會覺察到,這些領域的概念一般說來都是同十分具體的東西關係在一起的。即使出現意見分歧,還可以查閱百科全書或者正式的教科書,甚至可以向有關領域中的專家請教。雖然這些學科在未來都能獲得巨大成績,雖然可以預料,各門學科,例如物理和化學,總有一天會融合在一起,但誰也不會真有興趣,給各門學科的概念,作有別於人們今天根據這些概念所從事的科學活動的解釋。

但是,當我們向哲學教授問起了什麼是哲學時?回答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我們運氣好,偶爾遇到了一位不是一般地反對定義的哲學專家,他會給我們下個定義。然而,如果我們接受這個定義,那麼也許立刻就會覺察到這個定義並不是一般地和隨便什麼地方都得到了承認。

希帕提亞(希臘語:Ὑπατία,生於約350年-370年之間,死於415年3月),又譯作海芭夏、海帕西亞,著名的希臘化古埃及新柏拉圖主義學者,是當時名重一時、廣受歡迎的女性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占星學家以及教師,她居住在希臘化時代古埃及的亞歷山卓,對該城的知識社群做出了極大貢獻。(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8%8C%E5%B8%95%E6%8F%90%E5%A9%AD

於是,我們可能請教其他權威,也可能查閱現代的和比較古老的教科書。看法也許只會越來越混亂。在許多承認柏拉圖和康德是哲學權威的思想家們看來,哲學是一門「精密科學」,它有著自身的合法性、自身的研究領域和特殊對象。在我們這個時代裡,代表這一觀點的,是後期胡塞爾。其他思想家,例如馬赫則認為,哲學是有批判地把諸種特殊科學,進一步發展和綜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甚至羅素也認為,哲學的任務就是"以邏輯的綜合為結果的邏輯分析"。羅素的看法與霍布豪斯(Leonard Trelawny Hobhouse 1864–1929)的觀點完全一致。在後者看來,”哲學的目的就是….科學的綜合”。這種觀點可以追溯到孔德和斯賓塞。在他們看來,哲學就是人類知識的總體。後來,他們把一個哲學看成是獨立的學科,另一個把哲學視為輔助學科。

奧古斯特·孔德 ( Auguste Comte , 1798–1857 )
赫伯特·史賓賽 ( Herbert Spencer,1820–1903 )

多數哲學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強調哲學的科學性。但是,某些哲學家-他們當然不是最蹩腳的哲學家-則明確地否認哲學的科學性。在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看來(席勒的哲學論述的影響也許比他的戲劇的影響還要大),哲學的目的是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種美學規律;哲學的結論,應當用美的標準來衡量。其他的文學家,例如赫爾德林和諾瓦利斯,都同席勒有著相同的觀點。甚至某些純粹的哲學家,例如謝林,在他們的一些哲學論述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思想。就連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也認為,哲學和藝術是近親;總之,哲學不是科學。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再舉一些。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不僅關於哲學的一般特徵,人們有著不同的觀點,而且在哲學的內容上,大家的概念也是相異的。今天,仍然有某些哲學家認為,歸根結柢,哲學是研究存在的最高概念和規律,研究對上帝的認識。亞里斯多德派和新托馬斯主義,就是持這種觀點。此外,還有一種同這種觀點相近似的觀點,認為哲學就是研究所謂的"先驗"。S.亞歷山大寫道:哲學就是"對非經驗的東西和先驗的經驗進行研究;就是對產生於經驗的東西同先驗的關係中的問題-空間、時間、神的經驗進行研究”。以英國感覺主義者和以弗賴斯(Fries)、阿佩爾特(Apelt)學派的觀點為依據的其他哲學家們認為,哲學是內在經驗的科學。按照邏輯實證主義者,例如卡爾納普的觀點,哲學基本上是研究語言問題,而文德爾班和李凱爾特則認為,哲學是研究廣泛的價值,首先是研究真、善、美和神的本質的。他們的學說,在美國有許多追隨者。

此外,大家知道,在哲學研究的方法問題上,也沒有統一的看法。一切新康德主義者都相信,哲學活動在概念分析和概念歸納中都必須堅持認識的最終成分。

亨利.柏格森和馬克斯.謝勒都把對"本質的直觀"看成是決定性的哲學活動。胡塞爾和海德格的現象學的方法是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經驗批判主義的直接對立面;羅素和懷德海以及他們的追隨者的邏輯方法,公開地與黑格爾的辯證法相對立。W.詹姆斯認為,哲學家怎樣進行思維,取決於他本人的性格和和經歷。

我們在上面列舉的所有的哲學定義,都是為了說明,哲學中的情況同其他腦力活動方面的情況是不相同的。科學中爭論的問題儘管很多,但是,總的方向是大家都承認的。任何科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對待這門科學的對象和方法上,其見解或多或少總是一致的。哲學則相反,一個學派對另一個學派的批駁,一般地說包含著對這個學派的全部否定,即把他的基本學說作為根本錯誤的學說而加以拋棄。當然,不是每個學派都是採取這種態度。忠實於自己的原理的辯證哲學,傾向於堅持個別學說中的相對真理,並且用這種相對真理來補充自己的全部理論。其他的學說,例如現代的實證主義,比較死板,它們把哲學文獻中的絕大部分,特別是過去人們所創立的偉大體系,簡單地排除在知識領域之外。一句話,現代的實證主義雖然使用了”哲學”這種表述,但給予它的讀者的,除了一些空泛的概念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東西,這一點是可以加以證明的。

部門科學所研究的問題,都是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從現代社會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無論是這些個別問題,還是這些問題所說明的特殊學科,說到底都是從人類過去的和現在的社會組織形式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一種科學研究都能滿足一種迫切需要。許多科學研究的成果,是人類完全可以放棄的。在錯誤地使用能量上,科學也沒有例外。在一切文化領域中,人們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甚至,某些學科的發展(這些學科的價值,對於當代來說是可疑的),是對人類勞動的浪費,但是,這種浪費卻是科技進步的必要前提之一。例如,數學的某些分支當初純粹是兒戲,但後來證明是十分有用的。因此,雖然有些科學研究成果還沒有直接的效益,但是,總起來說,它們具有一種巨大的使用價值,儘管這種價值今天還未被人們看到,或者還不明確。科學家的勞動按其本質來說,能夠使現代的生活方式豐富多彩。因此,科學家的活動領域是相當清楚的,他們在改變不同科學領域間的界線上,在發展新學科上,在進一步把這些新學科區分開來和統一起來的工作中所作的努力,自覺和不自覺地,始終是受社會需要決定的。不僅大型工業企業和醫院的化學實驗室和統計部門有這種社會需要,而且大學的院系也有這種需要,儘管是間接的需要。

哲學沒有這種準繩。人們向它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哲學應當對科學根本解決不了,或者解決得不能令人滿意的問題作出解答。

沒有任何社會實踐標準的哲學,是不能產生任何成果的。個別哲學家在這方面偶爾做出的成績,不能歸結為專門的、哲學上的成績,例如我們所知道的笛卡兒和萊布尼茨在數學上的那些發現,休謨的某些心理研究成果,馬赫的物理學理論。反對哲學的人甚至說,只要哲學具有價值,哲學就不是哲學,而是實證科學;除了實證科學的體系(理論)之外,其餘的一且都僅僅是些胡言亂語。哲學的反對者所作的論斷,有時是激勵人心的,但是,一般來說是無聊的,是毫無益處的。另一方面,對於外界的評論,哲學家表現出了一種頑強的、無動於衷的態度。

自從蘇格拉底受到控告以來,哲學家就同現實保持著一種緊張關係,首先是同他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das Gemeinwesen) 保持著一種緊張關係,這一事實是清清楚楚的。這種緊張關係,有時採取公開的迫害形式。有時,哲學只能採用一種不為人們所理解的語言來進行表述。哲學家不得不把自己和自己的思想隱蔽起來。哲學家同他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發生了衝突。但是,這裡,我們必須回過頭來談談上面講到的哲學成分和科學成分之間的差別,並且從另一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迫害的原因一般地講不在於這些思想家的科學理論,而在於這些思想家的哲學觀點。伽利略的殘酷迫害者們,允許伽利略公開地闡述他的太陽中心說,如果他的太陽中心說採取哲學和神學適當地聯繫在一起的形式。後來,A.馬格納斯在他的哲學和神學的著作中討論了這個理論問題,但是當時並沒有因此受到攻擊。此外,科學家和社會之間的衝突,至少在現代,並不是起因於基本概念,而是個別學說,這些學說在這個國家裡和在這個時期內為這個或那個權威所不容,而在同一個時期,或者稍微靠後來一點的時期的其他國家裡,則是容許的,甚至備受歡迎。

哲學對社會現實的反抗,是從哲學的內在原理中產生的。哲學所堅持的原則是,人的行為和目的不應當是盲目的必然性產物。

(未完待續....)

--

--

Art Critic Hu Jungyi 胡鐘尹

自由撰稿人 藝評人 hujungyi1990@ gmail.com 慣常以情境式書寫的人文關懷,回溯藝術個體之獨特內外在經驗,闡發其藝 術創作形式與心理內蘊的轉換,更以一種類精神分析的態度,帶領觀者進入藝術家的內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