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 Johnny 與他的朋友們相遇2022 ART TAIPEI,藝術家推薦特輯 Φ

Art Critic Hu Jungyi 胡鐘尹
10 min readOct 22, 2022

--

✧ 2022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Φ Johnny 與他的朋友們相遇2022 ART TAIPEI,藝術家推薦特輯 Φ

— — — —

我一直相信藝術評論者與藝術家可以是共同促進的戰友,而透過創作分享內心世界與思想是件很棒的事情!

今年2022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他們的優異作品,以及大力推動的專業畫廊,你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藝博會持續到週一 10/24,朋友們把握機會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藝博推薦 (一) 【 展位Booth C05 】 大雋藝術RICH ART

藝術家Artist : 林俊彬Lin Chun-Pin、黃麟詠 Huang Lin-Yung

2022推薦作品 Best Art work: 林俊彬_〈當代符號的運用最大的問題在於作品的意義比符號本身的內容還少〉、〈當代藝術vs當代藝術-格式化再格式化,複寫再覆寫。〉 , 黃麟詠_〈96歲依然性感〉、〈信仰的暴力〉

藝評選 Art review, focus:
「圖形的每個部分,它們的相互位置以及關係,都衍生於這個一旦完成便立即被取消的活動。」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我們置身在一個符號的叢林與習慣透過人設安排敘事的傳播社會,從『圖像設定』到『人物設定』,這種從『設定』的邏輯來思考事物的構成及自我關係,它的普遍好處可能是使人較易進入結構與遊戲規則(市場、流行、熱議、共同圈)。『設定』 一種乍看明確的指向性 — 以塑造某種目標效益與預設前提的指向,它的核心壞處是,在符合設定與市場性的過程中,自我意識的逐漸失焦,主體(Subject)的失能,一種屬於個體特殊性與自我抉擇的本真性(Authenticity)的無法發揮作用。

今日的視覺世界,人們大概也很難以一種無框架與無設定的思維邏輯來看待事物,視野之外還能如何? 假若這個視野的範圍及被看見的東西,是已先被流行『圖像設定』、或被為符合利益的操作手法『人物設定』那麼,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他該如何重新認識自己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林俊彬 的『文化盜獵』採用鋼彈模型GUNPLA® 素材構成他全部的作品,鋼彈在1970、80年代日本遊戲與動畫市場帶來巨大成果,本身即是象徵性的指涉,鋼彈世界的大敘事設定,以及林俊彬以破壞其價值(鋼彈零件不拼成模型),用一種打碎它,認真製作成另一個「符號」、一個代指稱的「物件」、一個「殼」,而不是「被創造」的藝術品,表現一個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下,那種藝術家自決的本真性喪失,另一方面也表達整體現象 — 缺失的價值主體。『文化盜獵』作為一種批判性建構的創作手法,藝術家並無意創造新的東西,而是在現象的遺骸中建築觀念,以此凸顯藝術作為中介的有效性。

黃麟詠的『文化嬉遊』表達符號翻玩帶給人們新的美學與問題反思,是今日網絡共享與開放歷史詮釋,提供藝術多元參照的可能,分析黃麟詠創作的特質,可從「文化拼貼」-> 「反意義平面化」-> 「故事線延續」三點的概念連結來理解。它們對應著「造型建構」->「繪畫本位、機械與手藝的辯證」->「現象與藝術家觀點」形成黃麟詠個人獨特的創作語彙。

— — — — — — —

藝術評論:【指向的失焦 — 再問自我之難 】兼談林俊彬、黃麟詠的創作路徑及探問 | 完整藝評詳見:https://ppt.cc/f7Po9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藝博推薦 (二) 【 展位Booth E06 】 _ Gallery Ascend

藝術家Artist : 陳威廷 Chen Wei Ting
2022推薦作品 Best Art work:〈The Bremen Band- together〉、〈7 days〉

藝評選 Art review, focus:
以榮格(C. Gustav Jung)為首的「分析心理學派」(Analytical psychology)的兒童原型論(Child archetype)中有關於「內在小孩」(Inner child) 的概念闡述,內在小孩,指的是每個人在長大後仍潛藏的童心,來自於”前青春期”的記憶,以及幼年成長經驗,形成他日後的價值觀、認知方式與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
「筆跡式」與「圖案式」的呈現手法,一直是陳威廷繪畫的兩條殊異表現支線,早期筆跡式的作品,真的較呈現為無意識的隨意塗鴉感,自2017年開始,他開始將懂得「收」並且將直覺性的書寫線條,精煉為繪畫基底與線韻的思考,線開始不只是單點的拋射、各自獨立的閃念,它們逐漸鋪成、建立彼此的關係,開始具有基奠與層次上的意義。

陳威廷的創作,也具有「回歸內在小孩」的敘事脈絡,並延續了他書寫與喜歡寫日記習慣。他說:「如果個人經驗可以體現,我想繪畫跟書寫是一種自我的片面。」因此當書寫與繪畫被看成同一件事情時,意識的軌跡,便是視覺傳達的重點,而他在繪畫中切入的視角,有時是從對人際關係的觀察、社會狀態個體與環境的思考,自我療癒與重新找回自我等等細膩的「感受」層面著手。 他把日常累積的日記、詩創作、擇抄與速寫手稿,透過精煉與聚焦化,轉換為繪畫的圖像。

— — — — — — — — — — — —

藝術評論 :【摹寫純真】陳威廷的藝術旅途探問
| 完整藝評詳見:https://ppt.cc/f5Uzp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藝博推薦 (三) 【 展位 Booth F18 】 _ 尼頌詩藝術 Galerie Naissance

藝術家Artist : 廖敏君 Liao Min-Chun
— -
2022推薦作品 Best Art work:〈我們的曾經-80-普普小叮噹〉、〈靜靜等待風的到來-5〉

— -

藝評選 Art review, focus:
廖敏君的創作,從對「過去」的凝視開始,透過物與情感的連結,表達記憶作為情感的依托及時間以過程體現的感知意義。而具體而言「模糊」與「距離」在廖敏君的創作中,同時是作為心理本質與作品表現形式的雙重屬性,既是體質,也是面孔。

「介質」是廖敏君「記憶盒子」作品呈現的核心狀態,透明的框與線,由"正面看見形狀;側面看見過程"它必然需要一側光的照映,讓圖像單元裡的每一條細線,有閃閃發光的機會,從微觀看見線的圓弧邊緣,它轉動、固定,並交錯著時間疊合的過程,以透明細線為基本單元的圖層,賦予了圖像「穿透感」、「透明」的特質,在景框、線及圖層之間,透過「微距」的空間構成狀態,讓圖像的質地,既像是透明泡泡構成的泡壁形貌,又如裊煙圖形,以一種輕柔的語調,牽引眾人進行回憶活動的共同經驗:模糊的、帶有想像的、又是片段與單點式的連接起來。

採用強韌的0.175釐米碳纖維透明細線,讓記憶圖像具體化,在其上施予透明玻璃彩繪顏料,遠觀來看,細如髮絲,帶來羽毛與風拂般的視觸感。這種經由魚線間距創造的「框內空間」- 透明的記憶盒子,表徵一種圖像雖以完整性而言是模糊破碎的,但以作品的構成方法來看,卻也貼近我們真實的回憶心理狀態”以單點事件及片段式的畫面回想起”,人在回憶裡,回顧事件與某物,也像是霎那間出現一個個閃燃點,燃起火光後卻又免不了熄滅了一點。

— — — — — — — -
藝術評論 : 【捎一束光,將它放到名為未知的框裡】廖敏君創作裡的回憶之詩| 完整藝評詳見:https://ppt.cc/faJth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藝博推薦 (四) 【 展位 Booth H 14 】 _ 采采畫廊 C.C.Art

漆藝藝術家 Urush iArtist : 彭坤炎 Pen Kyen
2022推薦作品 Best Art work:〈十和田之秋〉、〈濤〉

— -

藝評選 Art review, focus:

「堆漆創作,主要媒材是天然漆,製作過程是完全不使用任何器物做為胎體,將天然漆調製成稠狀,從底部開始堆起,再可乾固的範圍內一次又一次的堆砌,堆砌到所要表現的力與美,在經過色彩紋理的設計,砂紙的研磨,最後再用生漆髹飾完成,時間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呈現出質感優雅,觸感溫潤的堆漆作品。」彭坤炎 如是介紹。

日本美學家_柳宗悅(Yanagi Muneyoshi)曾在文章〈民用器具之美〉裡提及:「高明的修飾技巧不是一昧的堆砌,而是順應器具本身的質地。器物原料蘊含著"自然的意志",我們不能把原料看作沒有生命的物質。」

人當可從自然的原質吸收養分與精神 ,從柳宗悅提出的”器物內蘊著自然意志”來看彭坤炎的「堆漆創作」技法,對應著他作品中普遍探討的自然意象主題,作品通表現為一種原質回歸的生命淬鍊。而這種「自然的原質」在他的作品中具體表現為一種自然生命由內蘊與渾運的狀態,準備出托、造化為具體物質世界的各樣貌的「能量-> 物」的轉換狀態,體現為內在的自然、內在的宇宙等造型語言,而這也是他的創作中,抽象的來源。

創作的準備,自切開漆樹流瀉的生漆始,一種液態的漆樹汁液,經攪拌成黏稠,與空氣接觸氧化而成為硬固、色澤呈顯沉穩的褐赭。過程就像泥塑般一抹一刀的將漆料堆疊增添到粗胚上,隨時間流走使它們「生長」成形,過程中也有減法雕塑法的削去與造型重建。
等待心中完美的雛型孵出,堆漆創作是一抹一刀的塑形,不施用灌漿或速成的方法,彭坤炎的作品也在這個過程中衍生造型的動態與走勢。

彭坤炎創作是將生漆調成濃稠狀堆砌成胚體,是一層一層的敷上的「堆漆技法」,作品總是在逐步「生長」的過程中形構自我,反而也讓源自內心感受的雛型,可以透過「塑」的加法與「削」的減法雕刻的正反性,以造型生成的境遇中展現雕塑創作更自由的心境。

— — — — — — —
藝術評論:【 「一瞬漆光」 彭坤炎「流體」與「形化」的中的格物之藝 】 | 完整藝評詳見:https://ppt.cc/fq50F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展覽日期Exhibition Date
10/21 Fri. 14:00–19:00
10/22 Sat.-10/23 Sun. 11:00–19:00
10/24 Mon. 11:00–18:00

貴賓預展 VIP Preview
10/20 Thu. 15:00–21:00
10/21 Fri. 11:00–14:00

展覽地點 Venue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世貿1館
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Exhibition Hall 1
(110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 №5, Xinyi Rd., Sec.5, Taipei 110)

--

--

Art Critic Hu Jungyi 胡鐘尹
Art Critic Hu Jungyi 胡鐘尹

Written by Art Critic Hu Jungyi 胡鐘尹

自由撰稿人 藝評人 hujungyi1990@ gmail.com 慣常以情境式書寫的人文關懷,回溯藝術個體之獨特內外在經驗,闡發其藝 術創作形式與心理內蘊的轉換,更以一種類精神分析的態度,帶領觀者進入藝術家的內在世界。

No responses yet